时间:2023-07-06|浏览:183
自今年年初以来,对虚拟货币采矿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五月份就明确了打击比特币采矿和交易行为的基调,坚决防止个人风险影响社会领域。此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措施,加强了对采矿行为的验证和整改。大型采矿机构在中国基本被清除,许多采矿活动已经关闭或搬迁到海外。然而,由于个人采矿行为具有体积小、隐蔽性强的特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网吧运营商利用配备高性能显卡的电脑进行挖矿,还有一些销售显卡和硬盘的企业自行进行挖矿,甚至一些国有单位工作人员也利用公共资源参与挖矿。由于涉及到采矿机械生产、能源消耗控制、数据监控、金融监管等多个部门和环节,部分地区在沟通协调和责任划分方面存在不畅,导致个人采矿行为仍然存在监管盲点,为散户投资者利用漏洞带来机会。
虚拟货币采矿是一个落后的过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较大。此外,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突出,其盲目和无序的发展对高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应该优先考虑节约,实施全面的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我们将促进资源的全面节约、密集和回收。这对于清理和整改虚拟货币采矿行为提出了高要求,即使是小规模的个人采矿行为也不容忽视。对虚拟货币的挖掘不能有任何监管死角。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形成联动,加强协调合作,共享监管信息,解决个人采矿监控和调查等问题,形成整改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能耗、计算能力、资本流动等技术手段,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管,让散户投资者无处遁形。
总的来说,在各部门和地区的集中整改下,大规模和分散的虚拟货币采矿行为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未来随着监管盲点逐一清理,相信实现虚拟货币采矿零目标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