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30|浏览:930
首先要从理论角度考虑货币数量论的前提是否仍然存在。如果在货币数量论的框架内讨论货币超支和赤字货币化,很容易陷入传统的逻辑路径。在目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跳出货币数量论的旧框架。我觉得现在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了,因为货币数量论的假设前提是货币同质,仅限于货币的支付手段功能。但从目前国内外的现实和十几年的实践来看,这个假设前提越来越脱离现实,难以建立。
过去,我们长期以货币数量理论为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以货币数量来衡量流动性是否充裕,以及是否符合预防通胀风险的目标,这很容易导致政策判断失误。通过比较货币存量的增长率或经济增长率来判断流动性是否充裕,越来越失去准确性。用同样的逻辑来判断通胀风险,与传统理论的预测大相径庭。在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远离通胀,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自2008年以来,货币存量的规模及其与G的规模DP比例前所未有的扩大和提高,不仅没有通货膨胀,反而连年出现通货膨胀。至于近年来中国猪带动CPI上行则是供给问题,不是货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