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7|浏览:349
1.事件:数据隐私被推向聚光灯下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信法》)正式施行。作为该法总则,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所以《个信法》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并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制度,预防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
从《个信法》立法目的来看,其实质是“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其核心要点一个是保护,即“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另一个是利用,即“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在如何做方面,《个信法》构建了以“告知-知情-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针对“大数据杀熟”、“用户画像”和“算法推荐”等涉及个人信息自动化决策的热点问题,做出了法律规范。同时,《个信法》全面构建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7项权利,包括知情权、决定权(限制、拒绝和撤回权)、查阅复制权、个人信息可可携带权、更正补充权、删除权、规则解释权。由此,改变过去个人作为信息主体,却没有信息自由处理权的弱势关系。
可以看出,《个信法》是以人为本的法律,其中各种规定都是围绕个人信息的权属、权利、流转、保护、利用等各个方面建立法律规则,直击数据贩卖、广告推送、数据杀熟以及电话诈骗等数据隐私上的痛点。我们认为,《个信法》的实施是重大的里程碑事件,以此为开端,推动数据主权回归用户个人,从而将数据隐私保护置于聚光灯下。
2.现状:从个人、企业到行业,价值沉没之痛2.1个人:隐私保护的困境恰是无序商业的狂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0.4%。人们已经习惯在互联网上聊天、交友、搜索、出行、购物、学习、工作等,每天在互联网上产生巨量的数据,其中个人数据在所有数据当中占比最大,达到68%。
虽然个人每天在互联网上产生大量的数据,但个人却并不拥有数据,相反以亿、十亿计的用户数据资源加速向服务器端几乎零成本地集中,形成事实上的数据寡头及“数字资本主义”,比如Fackbook、亚马逊、阿里巴巴、淘宝、百度等。业界有人说,互联网并不互联,而且有更加不互联的趋势。目前的互联网是“大互联网”,一个“大”字表达出互联网巨头们的傲慢与垄断。
在拥有绝对的数据资源优势情况下,这些数据服务商利用AI等先进的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清洗、标识、分类、建模等数据处理,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各类增值服务,提高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建立了数据和资本资源优势,加速占有和剥夺,扩大了商业版图,赚取了巨额利润。
同时,随着数据资源的集中,一些数据服务商以追逐“利润”为目标,违背商业道德,利用数据资源优势作恶的事件常有发生,比如数据贩卖、数据泄密、广告推送、数据杀熟以及电话诈骗等,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给个人带来痛苦,甚至出现严重损失和灾难,形成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个人数据虽然由个人创建,但很多情况下却需要在企业之间流转,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不一致,这种现状导致:一是造成数据孤岛,二是数据垄断难以打破,三是数据确权、定价、流转困难,最终使得数据价值释放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比较个人数据贡献者获得的利益、损失以及数据呈现出来的垄断趋势来说,互联网目前的发展对数据价值呈现边际递减的效益,数据事实上难以发挥生产要素的功能。由此考虑,对于个人数据开发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合理开发个人数据,使其价值将得到极大释放,以提高民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并成就商业价值。如何打破巨头垄断,让数据主权回归个人,清除个人数据流转障碍,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如何进行数据隐私保护,防止负面和不法行为,杜绝数据负面价值。数据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其承载着着某些客观事实,这是数据的内在实质。不良行为可能损害数据完整性、真实性,造成数据价值沉没和价值流失。
2.2企业:从数据到价值,智慧业务之痛每个企业的CEO都关注企业的用户价值,关注对用户价值的响应速度,这是判断企业优秀与否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检验企业从业务数据输入、数据业务化到产品或服务输出全业务流程是否通畅、高效的试金石。
从业务数据,到数据业务化的过程,其实是数据价值形成的过程。业务数据是元数据,是数据输入;数据业务化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构建产品或服务,形成业务规范的过程。这过程伴随着数据的一系列变化,比如数据采集、数据输入、数据分类、数据加工、数据存贮、数据调用等,同时数据也在企业不同业务部门流转,如市场、销售、财务、生产、检测、行政、运维等。这种变化和流转,让数据更加贴近业务,最终转变为企业输出价值,服务于客户需求。
显而易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真实性、可用性等将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营和服务效率。而在实践中,各种数据问题时有发生,例如:数据不一致。比如客户信息和财务数据不一样,这种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浪费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却并不能增加企业的收入。数据冗余。企业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信息,同一种信息重复记录,导致了数据冗余,占用大量资源。数据不完整。比如数据散乱,信息不完整,导致采购的物料无法满足生产部门的需求,造成生产进度的不可控,无法按期交付商品给客户。这种情况将会致使业务低效,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不适应业务变化。当引入新的产品或服务,都会导致企业数据的变化,如果没有一套机制来管理这些变化,那么数据就会偏离业务,数据的价值也会产生偏离。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企业数据不一致,不完整,不合规,不可信、不可用、不高效,需要有一套机制和技术手段,让数据更加精益,智能驱动,适应场景,贴近业务,转换价值,形成更智慧的业务。
2.3行业:数据价值延伸与业务协同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各个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而各个细分领域越来越专业。细分意味着割据,专业意味着壁垒,而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又需要各个环节之间信息传递畅通、紧密协同。就如一条生产流水线,虽然分出若干的工位,每个工位有严格的工序,但各道工序之间是相互关联、承上启下的,任何一个工序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流水线的运转,最终影响成品的输出。这过程涉及数据价值延伸和各个环节的业务协同。我们以供应链金融举例。传统供应链金融实践中存在一些难点,比如:
信息不通,协同难,风控难:不同企业ERP不互通,导致整个链条上的信息难以打通,协同效率低,而且面对不透明的信息银行难以做好风控。企业信用建立及传递难:通常核心的信用只能传递到一级供应商,可信贸易场景扩展边界受到限制。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整个供应链中,由于核心企业有强话语权,在给上游中小企业付款时往往带有账期,这使得中小企业频繁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而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自身体量小、治理不成熟和财务不透明度等现状,导致信任数据不足,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和上下游的协作。
面对以上问题,融合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技术特征和能力,能够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在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可信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链上中下各个环节数据畅通流转,释放数据内在价值和信用价值,扩大各环节产能,提高整个行业协同效率和生产力。3.趋势:正在到来的数字世界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呈现出发展中的各类问题。虽然我们还来不及一一面对和解决,但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数字世界”正迎面赶来。
3.1互联网技术加速经济数字化进程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启了经济数字化进程。虽然2000年前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行业经历了2-3年的低迷阶段,但走出低迷后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这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所谓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具有“四化”【1】特征,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
数字经济“四化”框架,表明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数据价值化,核心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治理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保障。随着“四化”的推进,产业内部各要素也在发生创新和变革:一是数据生产要素化,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二是技术的创新和变革催生新的经济业态,而新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来自底层的整个技术体系的重构。
数据成为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数据,这需要追根溯源,回到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上来。在《佛学次第统编》里说:依于六根,接于六尘,所生之识有六,谓之六识。即六根染六尘生六识,意思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些身理及心理的六根,接触到色(颜色、形状)、声(声音)、香(气味)、味(味道)、触(身体感触粗细冷热湿滑等)、法(思想)六尘,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即辨别各种事物的官能活动,统称为六识。
其实这就是人类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其实就是现实中的感知对象,即通过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事实,形成我们感知的世界。将这些文字、数字、声音、图像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及互联网中进行存储和传播,就是所谓的数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据是指所有能够输入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具有逻辑关联和意义,反应一定事实的符号介质的总称。事实上,“数据”这个概念也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而逐渐普及开来的,同时数据的价值也是在此过程不断被挖掘、释放,并在数字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数字经济,在经济数字化的趋势中,实际上就是数据经济,甚至可以说“无数据,不经济”。所以数据就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元素;而汇聚的数据成为数据资源,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基础资源,这体现出数据的自然属性。当数据资源被采集、标准化、标识、确权、定价等,用以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时,数据资源转变为生产要素和数据资本,释放出使用价值和资本价值,这是数据的经济和金融维度。在数据从资源变为生产要素和资本的价值化过程中,数据成为最底层的创新引擎和驱动因素,创造出新的经济模式和业态,推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
3.3新经济发展需要技术体系的重构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就是数据,而数据赋能经济发展的过程即是数据价值化的过程,这过程中数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标准、数据标注等)、数据存储、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保护、数据流转、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采集,并进行分析处理训练。这是现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与训练的主要数据来源。这需要从上到下的整体设计,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可用性。涉及到的信息采集及处理方面的新兴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
在进行数据存储过程中,企业主要会从数据敏感度、数据时效性、企业硬件水平等维度考虑,选择不同的数据存储服务和技术手段,比如云存储或者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等。涉及到数据存储及计算方面的新兴技术包括云存储、分布式账本技术、云计算、边缘计算、隐私计算等。数据加工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审核以及数据融合处理等方式。特别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多源、多模态异构数据,需要进行融合和挖掘,才能释放出数据内在和延伸的价值。这过程涉及到的新兴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并行计算等。
数据流通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传递数据价值、扩展应用场景、提升决策效率等方面的显著作用。根据实现技术方式不同,数据流通包括数据开放共享、数据交易、“数据可用不 可见”模式、“数据可算不可识”模式等。其中“数据可用不可见”模式是指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实现 数据在加密状态下被用户使用和分析,涉及到安全多方计算(MPC)、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可信计算环境(TEE)等。这些技术在保证数据所有者权益、保护用户隐私和商业秘密的同时,充分挖掘发挥数据价值。
上面列举了数据价值化过程中需要的部分新兴技术,这些技术正在改变数字经济实现和运行的逻辑,并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形态,比如WEB3.0、元宇宙、链游、数字资产等。但这里强调的不是某一个或者几个技术发挥重要作用,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随着新经济形态不断加速发展,形成规模化的经济业态,这种趋势强烈需要来自底层整体技术体系的重构和支撑。无疑,这种趋势对现有基于TCP/IP、HTTP、SMTP、C/S等技术和模式实现的互联网基础架构的支撑能力和可持续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展开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制约: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数字化,走向数字经济;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络的支撑,互联网成为了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规模体量越来越大,新经济业态日新月异,现有互联网络的支撑能力、健壮性、适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内生性弱点”愈加凸显。所谓内生性弱点,是从互联网诞生时就伴随而来的,是由其最初的设计理念、技术架构决定的,所谓如是结构决定如是功能,结构之外就显得捉襟见肘。当初的技术结构实现互联网的WEB1.0、WEB2.0发展,但当走向WEB3.0时,原有的技术及架构似乎显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1“内生性弱点”反噬自身发展Web1.0实现了信息的自由发布,即信息流动是单向的,用户只能被动浏览信息,如早期的门户网站;Web2.0实现了自由交流,即信息是双向的,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互动交流,实现了社交功能,如Facebook、微博。Web1.0和Web2.0这二者都称之为信息互联网,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输变得异常高效和廉价。
各类数据在互联网上大量产生,并基于一种C/S结构不断在服务器端集中,而拥有服务器的数据应用服务商(如Facebook、亚马逊、阿里、腾讯等)越来越拥有数据资源优势,形成了资源垄断。纵观WEB2.0发展的20年,其实是网络平台化(中介化),中介巨头化(不断干掉地方小中介)、垄断化的过程。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必然阻碍创新,互联网将因自身结构性“内生性弱点”带来的“野蛮生长”而反噬自身的发展。
4.2技术体系无力承载数据价值、同时,这种信息传输网络并没有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保护的内在机制,在网络上复制、传播乃至篡改一条信息的成本几乎为零,也无法点对点传递带有所有权的信息。但我们知道,信息(或者说数据)与价值是密不可分的。
现实世界以数字化的方式映射到计算机承载的数字世界,形成数字世界所谓的数据,所以数据成为表达事实的一种方式。而通过电子设备采集来的无序数据是不能表达事实的,所以数据需要被清洗、标准化、标识,进行建模、分析等,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数据价值化,其实是让数据呈现出意义,还原事实,能够更完整的表达事实。数字世界的数据最初从表达事实,逐步发展到现在开始表达数字资产,以及创造新的事实,或者说新经济形态,如网络购物、游戏、元宇宙等。这种创造的事实最初在数字世界,但因为人是现实中的人,所以很快映射到现实世界,呈现出现实世界与虚拟数字融合之势。
所以我们认为数据有三个方面的核心价值: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尽其所能地表达部分或者几乎全部的事实(数据表达出来的意义,即价值);除了表达现实中的事实,数据能更好地、完整地表达数字世界原生的事实,如元宇宙的人物、资产和事件。二是作为劳动工具,或者生产要素,参与到新的价值创造中去,成为数字经济中新兴经济形态的基础要素和创新引擎。三是作为一种数字资产,本身代表一种资产价值,并在流通、交易中的体现出流动价值。
这些数据价值如何承载和传递?我们有了互联网这个全球范围的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网络后,必然要求一个与之匹配的高效可靠的价值传输网络。然而从Web1.0到Web2.0,现有的技术架构并不能解决数据价值化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采集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权属问题,数据存储的一致性、防篡改、可追溯问题,数据资源的去中心化问题以及数据流动和使用过程中的隐私问题。而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如区块链技术、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将为数据的价值化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极大地释放数据价值,从而开启数据金矿之门。
所以Web3.0不是简单的Web2.0的升级,它将集成一系列新兴技术,进行底层架构体系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数据价值的承载和传递,从而成为数字经济的价值基础网络。.5.重生:鸡蛋从内部打破俗话说鸡蛋从外面打破,是摊鸡蛋,这是鸡蛋的利用价值;然而如果鸡蛋从内部打破,则是新生命的诞生,即将开启新生命朝气蓬勃的生长、发展,以及生生不息地繁衍之路。这将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5.1区块链的结构张力:为价值而生5.1.1数字资产的价值表现与传递区块链的出现,就是从互联网这个“鸡蛋”内部打破,实现从底层技术的变革,重构了整个技术架构,而让新一代价值互联网迸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在信息传输时,互联网的TCP/IP的四个层次组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但要在数字世界中表示价值、转移价值,互联网在基础协议层次并没有提供支持,为此我们需要在网站、App中做大量工作。特别地,我们通常需要一个中心化机构来担任可信第三方的角色,帮我们管理记录价值的账本,协助我们进行价值转移。
而随着BTC的出现,区块链技术打破了这种“价值无能”的局面,在一个技术堆栈里成功实现价值的两个重要功能:价值表示和价值转移.
现在,我们不再需要可信第三方来协助进行价值表示和价值转移,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价值表示和点对点的价值传输和交易。区块链对数字世界中与价值相关的应用功能进行了抽象,从原应用层独立抽离出来,形成了网络通信的价值层,而BTC就是其中最成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