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7|浏览:211
区块链技术发展历程
2008年,有人用“中本聪”提出了比特币系统模型。2009年1月3日,创世区块诞生,比特币正式上线运行。比特币系统具有稳定运行、任何交易可被追溯以及去中心化的特点。而它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它的本质是分布式账本数据库。
从区块链的分类上来说,目前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公有链,任何个体都可以参与,在全球范围都可以访问。比特币就是公有链的应用。第二类是私有链,参与者一般是大型企业的各个内部实体或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它具有一定的中心化协调机制,控制者可以指定参与节点和验证节点。第三类是联盟链,指的是多中心的区块链,一般是由企业联盟或政府机构发起,并具有准入和权限控制机制。
区块链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9年到2013年,也称为比特币时代。这一阶段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和上层的数字货币应用是密不可分的。第二阶段为2013年到2015年,以太坊通过引入智能合约实现了区块链的可编程,能够承载多种应用,使区块链应用不再仅限于数字货币领域。2015年至今是区块链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联盟链底层平台的推出,通过解决商业级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区块链与产业的融合。
区块链产业应用逐步深化拓展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从最初的金融领域逐步拓展到政务服务、供应链管理、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区块链技术通过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保障了资产确权、数据存证、证照管理和交易清算等不同业务的可信开展。从基础设施到底层技术平台,再到行业应用,可以说区块链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交易的结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解决金融应用场景中各方缺乏信任和交易效率低下等问题。工业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把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帮助企业、厂家、原材料供应商和监管部门之间建立信任体系,提高生产制造的安全性。在物流领域,通过将所有物流参与者的数据连接并记录到区块链的网络中,可以有效解决商品的溯源问题。在政务领域,区块链为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场景的解决方案,使得政府服务权责更明确,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更加顺畅,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
区块链的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区块链课程并成立了区块链研究中心。但由于区块链还处于初期,区块链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需求。
区块链带来的监管挑战
随着区块链应用不断深化和拓展,也带来了一些风险挑战。风险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二是公有链的匿名性和信息难以删除的特性,容易被利用散布不良信息,因而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挑战;三是对金融安全的挑战,目前很多非法金融活动打着“区块链”旗号进行,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针对区块链的监管,中央网信办在2019年1月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区块链应用的备案制和实名制,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两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未来区块链监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区块链节点的追踪与可视化,联盟链穿透式监管技术,公链主动发现与探测处置技术,以及以链治链的体系结构及标准。
作者简介
陈纯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和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他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近年来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向进行了重点研发。他致力于将高水平的研究与产业应用相结合,取得了多项成果并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陈纯院士在区块链技术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在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他还专题讲解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