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浏览:174
考虑比特币的两类用户:一类是使用比特币另一类是把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工具的囤币者。
第一类用户的需求非常简单,就是远程、低成本地把价值从一个人手里转移到另外一个人手里。
这些人的大量换手活动,支撑起了比特币的流动性。
按照归类,他们都不是囤币者。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法币本位。
甲用Fiat买入一些BTC,发送给乙,乙把收到的BTC卖出,得到Fiat。
这是完整的循环。
他们只是用BTC作为一个价值传输媒介。因此,他们并不关心比特币的价格水平是高还是低。
现在我们要考虑与需求方相对立、不断生产新币的比特币矿工。
只要比特币有被使用的需求,那么矿工就可以把生产出来的新币卖给他们。
只要用户的使用需求大于矿工的抛售需求,就能够支撑和提升比特币的价格水平。
所以这里的均衡情况就是币价等于生产成本(加上一些合理的利润)。
虽然经济学的原理是,需求决定价格,而不是成本决定价格。
但是由于比特币作为价值传输媒介这个需求场景的独特性,也就是需求水平不会受到价格水平抑制这样一个特性,使得生产成本在均衡价格发现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样一来,当每4年比特币产量减半时,所有矿工的生产成本都会翻倍,这就立刻导致所有矿工的充分竞争价格水平被立即拉高,从而提高均衡价格。
第二类用户是囤币者。他们一旦获得比特币就会长期持有不动。
这一类用户相比于第一类用户对现时的价格要更加敏感一些。
虽然从广义的角度上讲,他们也是一种价值传输者,只不过他们是把今天的价值传输到将来的某一天。
但是不管怎样,短期而言,他们的囤积行为和矿工生产行为形成了互补。
当第一类需求因为某些外部原因减少的时候,币价会下跌到矿工无利可图的地步。
囤积者就会像海绵,吸收矿工无力囤积的比特币。从而缓冲市场供需的波动。
囤币者和矿工,其实是一体两面。
正如刘教链在《比特币史话》中所写的,「“绝对的致富冲动,热情的价值追求”,是矿工和囤币者共有的。但囤币者只是发狂的矿工,矿工却是理性的囤币者。价值之不息的增值,是囤币者所欲的,也是聪明的矿工所欲的。但囤币者是由流通界救出比特币去完成这目的的,而矿工则是反复把比特币投入流通去完成这目的的。」
在比特币发展的早期阶段(现在仍然是),其实是这两类人共同出资(投资)建设比特币网络。
从上面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价格水平确定的一丝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