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浏览:162
近期,国内对于Web3.0的讨论越来越多,参与讨论的方面包括监管机构、互联网公司、区块链行业、文娱行业等。各方对于国内Web3.0的形态、趋势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前,全球仍在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病毒传播能力加强,线上办公和虚拟经济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升级,Web3.0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阐述一些对于国内Web3.0发展的设想。
基于身份证号码的服务/权益绑定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到了“2022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将身份证电子化”。虽然具体的技术尚不清楚,但考虑到居民身份证在众多场景下的使用,以及政务系统对于居民权益整合的需求,可能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居民身份证的开发过程中。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决定了其唯一性,身份证号码是个人在政务系统中的唯一证明。随着政务系统电子化水平的提高,过去利用假身份证办理业务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
疫情也推动了身份信息、医疗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的整合,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整合健康码信息。比如上海的防疫健康码已经整合了医保和交通信息,未来可能还会整合社保、就业、学籍等其他信息,成为居民常用政务服务的一体化工具。
如果这个设想实现,身份证编码将成为居民在经济社会中各种基本活动的重要信息。叠加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高频使用场景,比如电子商务、物流等,传统的中心化存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信息安全性的需求,而基于区块链的记账和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在这种环境下更具优势。
虚拟世界的痕迹与身份
在当前的Web3.0讨论中,强调用户在虚拟空间中资产的拥有权,以及去中心化应用的无准入门槛和项目开源等特点。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可管理的区块链”这一概念,它可以满足监管要求,同时实现Web3.0的特点。在DAO机制尚未成熟、DAO组织应用范围还未确定的情况下,可管理的区块链为采用“公司制”组织架构的企业进入Web3.0提供了一条途径,实现信息披露和用户权益自由的属性。
在Web2.0时代,例如游戏行业,一旦游戏公司关闭,用户在游戏中的虚拟资产将无法保存。有了可管理的区块链,游戏公司可以将游戏完全部署在区块链上,即使游戏公司停运,用户在链上的资产也不会受到影响,从而保护了用户的权益。
可管理的区块链还可以避免过去区块链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介入行业中潜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监管。特别是在当前,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中心化的互联网公司中,如何确定这些公司业务的交叉风险一直是监管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监管机构都在强调“风险隔离”。基于区块链的Web3.0,链上的数据更透明公开,用户数据也不在公司内部,这对于监管机构是方便的。
从这个角度说,Web3.0不仅具有用户权益自有和反垄断的特点,还具备监管友好的特性,实现用户、企业/组织和监管三者的和谐共存。
数字藏品可以成为实体经济的纽带
目前的加密原生社区中,我们很少看到与实体经济产生联系的NFT项目。不过Bored Ape Yacht Club(无聊猿游艇俱乐部)为此开创了先例:在Cryptopunks和Meebits合并后,持有相关NFT的用户可以购买Bored Ape Yacht Club的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