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浏览:197
近期虚拟货币挖矿监管排查出现了新动态。
10月8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发文称,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通知,加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以数据中心名义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全面排查该省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监测矿机发现江苏省开展虚拟货币活动的矿池出口流量达136.77Mbps,参与“挖矿”的互联网IP地址总数4502个,消耗算力资源超10PH/s,耗能26万度/天。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称,下一步,省通信管理局将持续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态势分析,并进一步联合各相关部门,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处置体系,依法处置相关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配合做好违法虚拟货币交易的溯源与打击。
一位曾了解加密货币挖矿的前业内人士王先生对界面新闻表示,随着政策方向的逐渐明确,监管在打击“虚拟货币”方面的技术措施也越来越精细化。“真要动手了。”王先生在称。
这些新的“排查方式”都自9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之后。
据发改委通知要求,对虚拟加密资产大数据监测平台等识别出的矿场定位到IP地址、具体企业和物理住所,并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数据交叉验证,形成全链条治理合力。
同时,发改委强调严禁新增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同时,《通知》也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
王先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通过对监管政策的研究学习,他发现近期的新动态意味着从监管技术上,监管部门已完全掌握全链路排查“虚拟货币挖矿”的方式方法,由于国内虚拟货币挖矿曾集中于能源发达省份如新疆、内蒙古、四川等,随着实地矿场的退出,中小型及个人挖矿的技术排查难度更大,但现在随着通过用电数据特点分析,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的追查,不仅“矿场”已经无地可存,挖矿在网上也无处可逃了。
王先生举例说明,“如果一个企业用电量24小时都是稳定不变的,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在挖矿。现在通过对IP地址的流量消耗进行分析,更可以溯源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