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浏览:170
虚拟货币自其产生之日起,便在全球刮起经济风暴,吸引大批人进入“挖矿”行业,期望一夜暴富。然而,最强监管风暴却突然来袭,币圈产业链风雨飘摇。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表示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同等的法律地位,不能虚拟货币交易将退出中国市场。
实际上,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大多数国家都在行动。虚拟货币应运时代而生,但为何国家层面又对它进行限制呢?这一切都要从虚拟货币产生的方式谈起。
劳民伤财的“挖矿”生产
以比特币为例,虚拟货币不依靠法定货币机构发行,不受央行管控,依据全世界的计算机运算一组方程式开源代码,通过计算机显卡、cpu大量的运算产生。因此,比特币的开采也被称为“挖矿”,需要通过专门的“矿机”计算产生虚拟货币。
但这种开采方式对电力需求大,极其损耗电力。剑桥大学在今年2月发布报告称,2020年全球“挖矿”消耗121兆瓦电,占全球能源产量的0.5%。在我国,“挖矿”多集中在电力资源丰富的省份,如内蒙古、四川等地区,电价低,生产成本相对较小。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也发布报告称,按照往年的电力消耗,中国比特币的“挖矿”能源消耗量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顶峰,约为297兆瓦。这在控制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环境下,显得格外突出,“挖矿”过程的高耗能促使国家层面必须给予控制。
“不受控制”的市场交易
除此之外,目前流行的虚拟货币大多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在区块链技术形成初期,它创造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再加上匿名化的表达,给予了区块链使用者更多的“自由”。比特币作为首个大型的区块链技术产品,其高度“自由”使它有了更多的追随者。
技术上的去中心化,给投机取巧者创造了空隙,于是,哄抬市价、交易环节衍生风险突出、盲目无序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这一切都冲击着良性的市场竞争。同时,技术给予的“自由”,也使得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市场很难按照以往的常规手段进行规制,市场监管难上加难。
但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并不等于管理上的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管理监控势在必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国家对虚拟货币交易等环节的限制,既打击了虚拟货币的炒作,又打击了对虚拟货币的需求,从交易双方同时入手,限制虚拟货币在市场上的非法交易流通。
自《通知》发布后,10月2日,作为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的火币宣布将于2021年12月14日11:00关闭中国大陆用户充币功能,12月15日11:00禁止中国大陆用户的币币交易;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币安C2C将于2021年12月31日24:00下架CNY交易区,同时将对平台用户进行清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货币流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不受规制的虚拟货币进行限制是必须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对虚拟货币的限制,并不等同于对区块链技术的限制。技术本身具有中立性,与使用方式的倾向性不等同。
本文为《华东科技》12月刊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李冲
微信编辑:李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