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浏览:156
这个微不足道的瞬间被认为是互联网诞生的时刻。
此后社区和科学家们在“道德、开放、可信任、自由、共享”的信仰下相互协作,互联网得以蓬勃发展。
但后来逐渐变了质,它被用作了赚钱的机器,广告商低成本地滥发垃圾邮件,网络公司侵犯隐私,恶意参与者发动网络攻击,犯罪分子使用互联网洗钱,政府甚至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控制、弱化民主。
我们身处一个亟需改变上述问题的时刻。
这时候,区块链出现了——它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隐私保护等特性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本文作者为Leonard Kleinrock,他拥有MIT博士学位,现任UCLA塞缪尔利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曾在上世纪70年代参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进行互联网的开发,并见证了互联网历史第一条信息的发送。)
来源/31QU编译
图片来源:RafeSwan/GettyImages/CulturaRF
科学家们无意间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模式,让互联网“黑暗”面可以像病毒一样传播,所有人都能通过廉价和匿名的方式触达数百万人。
我年轻时致力于一项新兴发明(后被称为“互联网”),它所创建的文化精神通常被定义为:道德的、开放的、可信任的、自由的、共享的。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研究会通往何方,但这些词语和原则是我们的灯塔。
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互联网的黑暗面会发展得如此凶猛,也没有预料到它如此急迫地需要进行修复。
它是怎样从好变坏的呢?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在MIT(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有必要为网络创造一套数学理论,让不同的电脑之间能够相互通信。随后在七十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了应对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计划,美国国防部成立的一个研究资助部门——决定基于我的研究开发一个网络,让它们的计算机研究中心能够远程协作。
我所在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实验室被挑选为该网络的首批节点。50年前——1969年10月29日——从UCLA发送到斯坦福研究院,简短的“Lo”成为了第一条互联网消息。在网络崩溃前,我们打出了“login”的前两个字母。
在两台计算机组成的通讯网络中进行信息传递,这个微不足道的瞬间被认为是互联网诞生的时刻。
在它的前25年,用户社区与科学家们一样,遵循着同一个积极的原则,互联网快速而有机地发展。作为科学家的我们既没有保留这项网络技术的专利权,也没有诉求它的私人所有权。我们是这个圈子里的书呆子,忙于应对开发有益于这个世界的新技术所遇到的种种挑战。
大约在1994年,随着很多.com网站的上线,互
热点: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