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浏览:180
最近,OKEX交易所发生了徐老板被喝茶事件,这是最新的交易所爆雷风险之一,但并非唯一。过去两年间,各种交易所事件风险频发,大交易所相对较好,而中小交易所风险更大。
我们经常听说各种交易所爆雷事件,有的卷款跑路,有的强行吞币,有的不让提币,有的故意让交易出错,各种恶意手段层出不穷。
与传统金融投资市场相比,币圈更为血腥、粗暴和直接。在传统金融投资市场,利用资本操纵行情这样的“作恶”是无法避免的,但其他直接的“犯罪”式作恶却可以通过机制、技术和法规监管来避免。
区块链强调的是“去中心化”的监管,当然最终也不能完全避免监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除了资本操纵之外的其他交易所作恶,纯技术上是否可以解决呢?
一个思路是替代中心化交易所账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例如近期崛起的UniSwap这样的AAM自动做市商。但AAM自动做市商也存在问题,例如缺乏中心化信用,不利于大资金的进入和安全。算法无法替代一切,AAM只适用于部分交易体系。
文博提出了一种想法,即使用基于个人数字身份的私人多链钱包直接替代中心化交易所账户。
具体来说,个人在中心化交易所注册后,交易直接使用个人掌握私钥的个人多链钱包,买入时临时从个人钱包授权提币并将买入的币种直接进入个人钱包;卖出时同样直接从个人钱包授权提币,而卖出所得的币种则直接进入个人钱包。
换句话说,整个交易过程不依赖中心化交易所的账户,因为这样实际上是将持有的币都转入交易所自己的账户,从而增加了交易所作恶的可能性。
文博相信,在技术上至少在现货交易方面,上述模式没有技术障碍。
技术上可能存在障碍的是合约、期货、期权等交易模式,这些交易模式可能仍然需要使用交易所账户。因为个人钱包的使用必须做到临时价值出入金的相等,否则你不会相信交易所,交易所也不会相信你。例如,对于10倍合约,交易所是否会同意将相当于你保证金10倍的币量转入你的个人钱包?
钱包私钥是由个人掌握的,如果你将交易所的币都转走,怎么办?所以文博的这种模式只适用于现货交易,但即使限制在现货交易,也可以避免大量的交易所作恶可能。
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实现个人数字身份的普遍遵循。
所谓数字身份,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KYC(Know Your Customer)的表层身份信息登记,还要验证和确证个人身份。
数字身份解决的是人们的第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数字交易的前提是在线上虚拟身份与现实真实身份实现真实映射。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对于数字身份可能有多种解决模式,例如“银行账户+个人多链钱包”,个人钱包与银行账户绑定实现实名制;或者交易所使用的公链上设置权力机关节点,对数字身份进行验证和确证;还有“公链+监管链”的模式,监管链专门用于验证和确证个人身份。
除了上述三种模式,还有多源身份信息交叉验证等纯技术性模式。综合来看,几年之内可以实现完善的在线上个人数字身份,这为高安全性的个人多链钱包打下了基础,从而实现类似文博提出的设想。
当然,现在的中心化交易所肯定不会乐意接受这种模式。
因为明显地,如果现货交易都在个人钱包之间进行,交易所只负责撮合,那么交易所就失去了大部分的“铸币权和收益”。在现货交易上,除了手续费收入外,交易所几乎没有其他收入。而现在的交易所实际上只是对账户上的数字进行调整,在交易所账户上掌握着所有的币,并利用币量进行其他运营。个人掌握更多权力的结果是交易所的主动性大幅减弱,他们自然不会乐意接受这种模式。
但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的理所应当,将来可能会被视为犯罪和违法。也许,文博的设想将成为中心化交易所改革的一部分?
以上是文博对于是否可以个人多链钱包替代交易所账户以减少中心化交易所作恶能力的相关思考。仅供参考。
文博与你一起感受时代之风!
热点: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