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浏览:170
公链需要未雨绸缪,建立好平台,才有机会打造更完整、更丰富的Web3生态。
从区块链逻辑架构出发,公链可以分为Layer0、Layer1和Layer2三层。具体而言:
- Layer0是“传输层”,它是互联网和硬件连接的地方,能够允许区块链之间互相交互。例如,Polkadot和Cosmos都在这一层创建了跨链可互操作的生态系统。因为处于最基础底层,只要它们使用相同的第0层构建,开发人员就不需要反复从头开始,很多功能可随时使用。
- Layer1是“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是区块链链上处理数据和进行交易、区块争议解决等技术运行处理的地方。以太坊就是最著名的一层公链,但此层公链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克服“不可能三角困境”,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尽管以太坊通过Merge试图升级以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似乎没有一层公链能很好地解决它。
- Layer2则对应“应用层、合约层”,是与Layer1结合使用的第三方集成,主要为了提高区块链的扩展性和吞吐量。目前Layer2技术方案包括State Channel、Rollups和Plasma三类。其中Rollups方案获得以太坊社区青睐,其又分两种类型:Zero-knowledge Rollups和Optimistic Rollups。
此外,Layer3是客户端应用层,考虑到Layer2的拓展性和吞吐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此产生了将层级间以及同层间的组合操作平移到定制化Layer3的想法。但此层链目前仍处于技术构想阶段,因此未列入该分类之中。
声明:此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