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浏览:177
试点场景不断拓展。比如在北京,学生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学校纪念品;在上海,人们每天都可以在菜市场用数字人民币买到新鲜果蔬;在成都,人们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为身在异地的亲人缴纳医保费;在西安,“复兴壹号”智慧党建平台已经完成了10万多笔数字人民币党费缴纳。数字人民币已经深入到各种日常生活场景中。
最近,在第六届香港金融科技周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说,已经有155万家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涵盖公共事务、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和政务服务等领域。据了解,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数量在今年6月底已经达到了132万个,截至10月8日已经超过了350万个。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加速拓展,主要得益于与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互动联结。比如,京东是数字人民币参与电商大促场景的主要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1月,超过10万人在京东APP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累计订单数超过24万笔。网络促销活动对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为未来的推广积累经验。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数字人民币目前主要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需要接入尽可能多的场景,并接受稳定性和易用性的检验。易纲表示:“未来央行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人民币设计和使用。”
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更加显著。数字人民币在设计上注重增强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不仅推出了满足特定群体需求的硬件载具,还利用近场通信等技术开发离线支付功能,有助于实现随时随地的便捷支付,并防范由于通信网络中断导致的支付风险。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还延伸到了绿色低碳领域。比如,今年9月,美团在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开展了“低碳骑行季”活动,每位用户报名成功就可领取数字人民币低碳出行红包奖励,用于支付美团单车骑行费用。
数字人民币的便利性与安全性需要保持平衡。用户对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体验普遍认为非常方便,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相似。但是,虽然用户体验相似,但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工具之间存在本质区别。“钱”与“钱包”是不同的概念。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的资金直接进入商户账户,没有任何额外费用;而使用支付宝等工具进行提现时,需要支付手续费。
业内人士指出,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对无现金交易习惯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们的生态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为发展数字人民币打下了一定基础。然而,在支付工具背后,存在过度采集和贩卖客户信息、虚假交易等违法行为。
尽管使用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工具并不冲突,但从客观上讲,数字人民币其便利性不亚于第三方支付工具。出于对手续费和隐私安全的考虑,用户可能更愿意选择数字人民币。易纲介绍说,央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之一是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之间的交互,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专家表示,未来,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工具应该进一步结合,既要考虑使用场景的便利性,利用好现有工具及其生态,实现“钱”与“钱包”的互联互通;同时也要加强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属性,切实保护个人隐私数据,满足公众的信息安全需求。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借助试点经验和科技手段来实现相对平衡。
热点:数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