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
元宇宙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各种资本都纷纷涌入市场进行布局。对于元宇宙的解读也层出不穷。在希腊语中,“元”来源于前置词和前缀“μετά”,表示“之后”、“之外”、“之上”、“之间”。虽然在今天的单词“metaphysics(形而上学)”和“meta-economy(元经济)”中我们仍可以隐约看到这个意思,但这两种意思已经不再常用。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创作了《形而上学》,探讨了人们在研究物理世界之后可能研究的现实本质。在《变形记(TheMetamorphosis)》中,"元"指的是将形式转变为一种超越现有形式的新形式。中文的"元"是一个古代词汇,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字形像一个突出的人头,表示首要的、第一的。"元"也用来表示天地万物的起源,包含着根本的意义。"Lisp"语言的出现使得"元"开始具有技术含义。Lisp语言起源于1958年,是目前第二古老且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仅比FORTRAN早一年。Lisp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具备元编程的能力,即能够编写或操作其他程序(或自身)或在运行时完成本应在编译时完成的工作。随着Lisp的流行,一些专为Lisp程序员设计的键盘上甚至有Meta键。约翰·L·李利在1960年代将元编程的概念应用于人类,并在《人类生物计算机中的编程和元编程》一书中提出,我们的环境不断地"编程"我们,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改变自己的程序。1979年,道格·霍夫斯塔特与Basic Books合作出版了《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书中使用前缀"meta"来表示自我参照,借鉴了元数学和元编程的早期用法。从此,"meta"在流行文化中的含义初步确定:当我们谈论某事是"元"时,我们是在自我指涉地谈论这个事物。"元"的这种自我指涉含义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容词,用来描述自我反思和旁观自己的行为。"元"的旁观自己含义在艺术中得到频繁使用。例如,一个书中的主角正在写书,或者一部电影中的主角正在拍电影,这种形式可以称为"元"。有些作品甚至夸张地使用了"元"的形式,比如电影《鸟人》,讲述了一个在电影《鸟人》中扮演超级英雄的演员试图在戏剧舞台上重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一场更像电影的戏剧。当我们在某个词上加上前缀"元"时,比如"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文本"就是"关于文本的文本","元宇宙"就是"关于宇宙的宇宙"。
热点: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