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浏览:187
零知识证明的研究最早始于1985年,由MIT教授Shafi Goldwasser、Silvio Micali和密码学大师Charles在《The Knowledg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ve Proof-Systems》论文中提出。这篇论文提出了零知识证明这个概念,并成为现代密码学理论的基础之一。Shafi Goldwasser和Silvio Micali也因此获得了2012年的图灵奖,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零知识证明的目标是“在不泄露任何信息的情况下证明一个事实”。这就是零知识证明的过程。
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说明:阿里巴巴的故事。有一天,阿里巴巴被劫匪抓住,劫匪想知道进入山洞的咒语。但是,阿里巴巴知道如果将咒语告诉劫匪,自己的价值就会消失,会被杀掉。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办法:他告诉劫匪在远离他的地方,用弓箭指着他,当劫匪举起右手时,他会念咒语打开石门;当劫匪举起左手时,他会念咒语关闭石门。阿里巴巴按照指示多次成功打开或关闭石门,但由于距离较远,劫匪无法听清楚咒语是什么。阿里巴巴在没有透露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向劫匪证明了自己知道咒语的真实性。
这个例子是一个简单的零知识证明机制的概念演示。实际的零知识证明是基于密码学,用于在不泄露数据的情况下证明数据的存在。简而言之,要创建零知识证明,验证者需要让证明者执行一系列操作,而证明者只有在了解底层信息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执行。如果证明者胡乱猜测结果,验证者有很大可能在验证过程中发现并证明他的错误。那么零知识证明在区块链中有什么价值呢?
自从提出零知识证明的概念后,人们已经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身份认证系统、存证系统、数据共享、水印检测和密钥交换等等。在人们对隐私数据越来越关注的今天,零知识证明在隐私数据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零知识证明的应用包括保护隐私数据,比如只证明考生及格而不透露具体分数;在购买保险时,只需证明自己没有心脏病,而不必泄露病例的所有信息。此外,零知识证明还可以用于身份认证,在用户与网站交互时,用户可以通过零知识证明确认自己拥有私钥或了解某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答案,而无需将密钥透露给网站。另外,零知识证明还可以用于计算压缩和区块链扩容,避免重复计算。通过这些应用,零知识证明实现了数据的信任、隐私数据的保护,并使区块链成为了一个“信任机器”的构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