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6|浏览:175
由于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似乎过于迅猛,甚至大有“单兵突进”的味道,许多新的问题也相伴而来。比如,风险监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安全甚至包括金融科技伦理等问题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
最新一期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上海取得了该指数发布以来的最好成绩,位列第三。值得关注的还在于,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金融科技排行榜上,中美两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优势表现亮眼。纽约在金融科技领域排名第一,随后是北京、上海、伦敦和深圳。前15的金融科技排名中,有5个来自中国。毋庸讳言,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之所以得到国际金融界的普遍认可,大数据分析和交易支付系统尤其是移动支付无可比拟的场景应用,占据了很大优势。
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曾一度引领中国金融创新的潮流,但其野蛮生长态势却也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崩溃。移动支付产业,尤应引以为戒。当国内互联网金融纷纷转向金融科技之后,特别是当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实现交融式发展之后,如何客观审慎认识和把握这种跨行业、跨地域、跨学科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移动支付如何在动态平衡中寻求稳健发展之道,是一个绕不开的思考题。概言之,未来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快”与“慢”中寻求平衡,处理好“效率”与“安全”的关系问题。
移动支付的最大显性价值是提升了支付效率和便捷度,但前提是要安全可靠。效率提升是一种“快”,安全性要求是风控,是要基于审慎原则的“刹车”、“降速”。效率问题较直观,容易理解,相对而言,安全性问题则需要倾注更多关注。否则,一味踩油门,会有翻车之虞。安全性大致有两个重要方面,即技术和业务。技术安全和业务安全能否得到
热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