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9|浏览:207
这已经是新华社在两天内第3次发文对比特币进行质问。5月28日晚,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1万台“矿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挖的是“币”还是“坑”?》的文章,对比特币挖矿所引发的巨大能源消耗提出了质疑。
5月29日中午,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加密货币,是金融创新还是“庞氏骗局”?》的文章,再次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真实价值和对金融体系所带来的风险进行了提问。
距离最高点暴跌46%,超过9万人32亿资金爆仓 继前一日暴跌7%之后,5月29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再次大幅下跌,比特币收盘价为34425美元,当日跌幅达到3.5%,盘中一度跌破34000美元整数关口,最低价格为33899美元。截至5月30日发稿时,比特币价格为34333美元。
据比特币家园网的数据显示,全网爆仓人数超过9.4万人,爆仓资金额达到4.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5亿元)。
自今年4月中旬刷新了63588美元的新高后,比特币开始快速下跌,尽管在5月初曾出现大幅反弹,但随着国内监管的加强,比特币连续出现单边大跌的趋势,目前价格较最高点时已经下跌了46%。
新华社两天内3次发文对比特币进行质问 5月28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1万台“矿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挖的是“币”还是“坑”?》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记者走访了一家位于西部某地的“矿场”,场内的巨大厂房内部使用白色隔板将大约30个机房分隔开,每个机房的金属架上摆满了闪烁着彩光的服务器,场内没有工人,只听见风扇的轰鸣声。
这家企业在2020年仅纳税了25万元,但每月的耗电量却高达2500万度。今年前4个月,纳税额仅为9万元,但每月的耗电量高达4500万度,相当于约1.5万吨标煤的能耗!
5月29日,新华社再次发表了两篇对虚拟货币的质问的文章。
文章《加密货币,是金融创新还是“庞氏骗局”?》中提到,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剧烈的行情波动,一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一边割了很多投资者的韭菜。然而,在这种剧烈波动的表象下,比特币的真实价值到底如何,许多金融业人士表示很难评估,投资加密货币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
以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并没有主权信用担保,它们是通过算法生成的。因此,加密货币能否被称为真正的货币,在业内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文章还引用了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郭杰的观点,他表示,比特币的实际应用领域非常有限,它的价格飙升只是典型的投机泡沫,类似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庞氏骗局”。郭杰说,追捧加密货币的机构很擅长使用晦涩难懂的科技术语言,说服投资者相信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现象,创造了盲目投资的“羊群效应”。
5月29日晚间发表的文章《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中提到,许多使用高杠杆的投资者只看到在选择正确的趋势之后,他们的账面资金飙升,却很少考虑到在选择错误之后可能面临的巨额损失。如果短时间内的头寸不足,难以追加比特币等保证金,许多投资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曾经引以为傲的账面爆仓。
今年1月,投资者周先生带着50万元的资金进入市场,希望在“牛市”中赚大钱。起初,他顺着市场疯狂炒作的潮流,他的账面资金一度飙升到了300万元。然而,随着5月19日的大跌行情到来,他的账面资金大幅缩水。他不甘心,使用了10倍杠杆想要抄底,但市场却继续深度下跌,他所有的300万元在一个多小时内全部亏损掉了。
虚拟货币的价格波动极其剧烈,相较传统资本市场来说风险更高,而合约交易进一步放大了风险。
“在虚拟货币的大‘赌场里,每日涨跌50%都是正常的情况,高杠杆带来了极高的风险。因为即便你赢了99次,只要输掉1次,就有可能破产。”资深投资者刘鹏说道。
文章还指出,高杠杆下的爆仓导致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而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却从中稳定地获利。
“无论投资者赚了还是亏了,交易平台都能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