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浏览:207
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购物返利”是否可能成为传销活动或者传销犯罪。
案例一:A商家实行会员制,规定消费者购买2000元的商品并交纳100元手续费,或者不购买商品但交纳300元手续费后即可申请会员卡。获得会员资格后,消费者可以享受商家提供的购物折扣、奖励和优惠,比如不同商品享受不同优惠率的购物折扣,以及积分优惠,例如消费1元积1分,满1000积分可以获得价值100元的礼品或赠券。
案例二:某电子商务公司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电子购物平台,提供积分商城等栏目。客户支付一定费用在购物平台上买商品后获得平台导购员的资格。然后通过发展其他人成为导购员,并从他们那里获得提成和保险等福利,最终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公司总业绩分红。
这两个案例都涉及到购买商品或缴纳费用以获取一定的资格。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的规定,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传销犯罪。但是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内核,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
两者都有购买商品的因素,但传销犯罪中的商品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一种噱头或工具。因此判断是否有真实商品非常关键。根据之前的案例经验,我们可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 是否存在真实商品,而非虚拟商品; 2.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是否存在巨大差异,是否货真价实; 3. 商品是否真的进入流通领域,是否实际交付给消费者; 4. 商家是否提供退货和售后服务等机制; 5. 商家是以销售商品为目的还是以商品为工具来盈利。
通过以上的判断,我们可以初步排除商家是以销售商品为噱头的情况,也就是不构成传销犯罪。“购物返利”会员制度中的资格不同于传销活动,它是通过会员资格让消费者在购物中享受优惠,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这种优惠是商家通过转让一部分利润来提高忠诚度和黏性,促使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良性互动,扩大商品消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传销活动的资格则不同,它们是为了发展下线人员,并通过高额奖励或返利来鼓励发展人员。这些奖励是由新加入者缴纳的费用奖励给先加入者的。传销组织需要不断有新人加入并缴纳费用,一旦没有新人加入,传销组织就会崩溃。传销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经营和扩大消费,而是通过奖励机制来鼓励人员大量发展下线,从而获取非法利益。
部分“购物返利”会员制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扩大市场,在提供实际商品返利的同时,也可能推出购买虚拟积分的方式,鼓励消费者积极发展下线,并给予高额返利或奖励。这种情况也可能演变成传销犯罪。
综上所述,分析某种行为模式是否构成传销犯罪时,不能仅仅看是否有真实商品,还需要综合考量层级、拉人头和骗取他人财物等因素。
(此文来源:广强经济犯罪辩护,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