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浏览:183
所谓吉芬商品,指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一定幅度时,需求反而增加;而当价格下降时,需求减少。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提出的。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灾荒,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土豆价格上涨时,土豆的需求反而增加了。这个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之后这种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也被称作吉芬商品。
回到比特币身上,今年以来的表现似乎符合这种特性。然而,根据SanfordBernstein策略分析师InigoFraser-Jenkins的观点,比特币很难被称为吉芬商品。他表示,从技术定义来看,比特币并不是吉芬商品,因为价格与需求之间的正向关联并非源自收入效应。造成价格和需求正相关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比特币规模的扩大,其他替代资产的吸引力下降。Bernstein的报告认为,机构投资者将比特币随着比特币市值的增长,之前存在的一些机构投资门槛消失了,使其看起来更像一个“成熟”的资产,并得到了全球决策者的默许。
然而与此同时,有两个因素可能导致比特币的规模和需求负相关。报告称,首先,比特币可能是最不符合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的资产之一。随着规模的扩大,耗电问题越来越突出。另一个潜在风险是,比特币可能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风险。虽然这个风险目前看来还很遥远,但与比特币规模的扩大存在非线性关联。
Bernstein认为,从短期来看,比特币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接受程度的增加,价格和需求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报告还指出,比特币市值目前已接近投资目的黄金市值的一半,但很难说一个最近才开始被接受的资产能好过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