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浏览:167
我们认为,政策频发的窗口已经开启,行业格局的变化超过2014年,政策发起主体更偏地方,但内容和2014年有相似之处。我们推荐效率和信用兼顾、过去六个月积极拿地的开发企业,推荐房地产服务交易平台。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发文,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贷款利率下限,从LPR下调为LPR减20个基点。
误区之一:本次下限调整相当于按揭贷款利率下降不到20个BP,幅度似乎很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22年3月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5.49%。根据贝壳研究院的统计,重点城市4月首套房利率为5.17%。此次在按揭贷款定价还远远高于LPR的情况之下,率先下调利率下限到4.4%,预计将明显鼓励商业银行合理定价,增加个贷投放。我们认为,按揭贷款利率在短期内还有超过70个BP的下降空间,而不是20个BP.
误区之二:只有按揭贷款利率的下降,没有其他政策的配合。本轮政策的特征就是因城施策,各地出台的放宽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的政策层出不穷。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指导之下,政策放松不断加速,并不存在配合不足、政策彼此效果抵消的情况。(详见《房地产行业专题报告——“四限”的可能调整路径和影响》,2022-05-14)
误区之三:只调节首套房利率定价下限,改善性需求被忽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一二线城市大量“连环单”的存在,即首套刚需的购置是改善置业实现的前提。其次,多个区域对于首套房的定义已经根据新的政策原则精神有所调整,一些卖旧买新、卖小买大的需求,只要贷款还清,完全可能被视为首套房需求。政策非常重视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
误区之四:居民杠杆率已经很高,且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故而政策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居民的杠杆率整体并不高。人民银行表示,新房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和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的比值(即买房杠杆利用率)长期在38%-42%,个人贷款质量整体较好。2022年4月,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少增4022亿元,减少605亿元(即新投放不如偿还)。个人杠杆率不断下降,已经不是政策主动追求的结果,而是社会总体信贷需求不足,居民购房意愿很低。房屋降低负债成本和购置门槛,可能对市场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
风险因素:商业银行行动迟缓,按揭贷款利率下行不达预期的风险。局部疫情影响售楼处开放的风险。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成长持续性不如2014年,但政策出台的势头类似2014年下半年,竞争格局调整的烈度超过2014年,土地市场机会的持续时间可能超过2014年。我们推荐信用和效率兼备的开发企业,包括保利发展、万科企业、金地集团、招商蛇口、绿城中国、华发股份、龙湖集团、华润置地、滨江集团和美的置业。我们也看好明显受益于“四限”逐渐放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服务平台,即贝壳。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